綠色醫院建筑設計
李達達 2024-12-13 15:06:01 閱讀
在綠色醫院的建筑設計中,被動式節能設計策略占據了主導地位,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建筑設計中關注建筑體形系數、自然通風、自然采光,結合圍護結構保溫隔熱及遮陽,利用天然能源進行發電采暖等策略。
荷蘭受大西洋暖流影響,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,冬暖夏涼,夏季平均氣溫為16~17℃,冬季平均氣溫為 2~3℃,地處洼地,四季盛行西風。
涼爽多風的海洋氣候給荷蘭的綠色醫院建筑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,也為被動式節能策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。醫院項目布局基本分為集中式、半集中式、分散式三類,就節能來說,體形系數越大,可爭取到的自然采光及通風面就越大,然而,體形系數加大也會造成散熱量的增加。
因此,權衡利弊及用地情況,荷蘭醫院大多采用了半集中式布局,如 Meander 醫療中心、哈荷 -朱莉安兒童醫院,這樣既能保證自然通風及采光,又能保證醫療效率。
2.自然通風
合理的建筑朝向能給自然通風創造條件,在春夏秋季,可以借助自然通風改善室內熱舒適環境,減少對空調新風機械設備的依賴,同時減少院內交叉感染。
在格羅寧根大學醫療中心中庭,醫院在中午較熱時間段開敞電動天窗,在夜間及寒冷時期將其關閉 ;在阿姆斯特丹JaKarta 酒店內同樣可以見到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的電動天窗,上面還附著光伏太陽能集熱點,利用光伏發電,在室內溫度較高時自動開啟,室內溫度較低時則自動關閉。
3.自然采光
荷蘭醫院很重視自然采光,但與中國不同,荷蘭并沒有強制要求病房需南向采光。但不管是直接采光還是間接采光,自然光都對院區的療愈環境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在哈荷 - 朱莉安兒童醫院的庭院設計中,便采用了退臺的方式使內部房間光線最大化 ;在 Groot Klimmendaal 康復醫院中,由于用地緊張,院區使用導光井的手法設置了多處光照空間,即使在不能直接采光的室內空間,也采用內窗貫通外窗的手法實現了間接采光。
4.新技術
BIM 全過程信息管理、VR 可視化信息等新技術在荷蘭醫院建設中已廣泛運用,人們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空間及設備設施,這些新技術的運用大大提升了設計的準確性,免去反復變更的麻煩。
醫院建筑是能耗較大的公共建筑,是社會綜合技術能力集中體現的場所,如何使綠色建筑理念貫穿始終,是我國醫院建設領域面臨的重要課題。